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杭图动态 > 工作动态
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——第四十四期“杭川yue读”读书会
发表单位:           发表日期:2022-07-25 [字体显示:  ] [收藏]  [打印]  [关闭]

 7月16日,第四十期“杭川yue读”读书会又和书友们在上杭县图书馆二楼见面了!本期由“杭川yue读”读书会公益国学讲师龚兴芳老师与热爱经典的书友们分享悦读了《论语》第十讲(《论语》中的中庸思想)内容。 

 

拜孔仪式 

 

 

 

仪式伊始,龚老师再次向新、老书友们解说拜孔的正确礼节。大家在龚老师的唱诵下轻声起立,整理衣冠,端身正意,怀感恩心、至诚心、恭敬心,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,行三鞠躬礼。 

图片 
图片

诵读经典 

 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龚老师与书友们齐诵《论语》之卫灵公第十1-23章”内容。 

 

图片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,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,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。子曰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鲜久矣。”在《论语》中,“中庸”一词只出现过这一次,但孔子的中庸思想却在《论语》中随处可见,就像学习修身,孔子说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孔子认为只有做到文采和质朴兼顾,且恰到好处,才是君子应该有的形象;就像方法论,孔子说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。我叩其两端而竭焉。”孔子认为,你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不了解也没关系,也无需恐惧,只要我们保持空的状态,不加入自己的主观评价,只就他所问,从他所疑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,一直追问到底,答案自现。也就是说问题即答案,一旦找对问题,答案就在问题背面;就像人际关系,孔子说:“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。”孔子认为,最好的交往,不是无时无刻在一起,而是保持适当的距离。这个距离,不远,也不近,不疏,也不密。 
 

 

 

子路问: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:“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?”冉有问: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:“闻斯行之。”公西华曰:“由也问‘闻斯行诸’,子曰:‘有父兄在’,求也问‘闻斯行诸’,子曰:‘闻斯行之’。赤也惑,敢问。”子曰:“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”对于同一个问题,孔子作出了不同回答。对于生性胆怯的学生,孔子鼓励他大胆行动;对于生性冒进的学生,孔子希望他多听取意见,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用于教育实践的一个典型事例。 

 

图片
图片
图片

很多人认为“中庸”是平庸、折中、和稀泥,是一种消极的人生状态,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。孔子所提倡的中庸思想,是“过犹不及”,是在坚持基本道义原则的基础上,因时、因地、因人、因事地选择适宜适中的处理方法,既不走极端,也不唱高调;既不缺位,也不越位,它体现的是一种平衡的选择,是一种抉择的智慧。 

 

孔子自己就是一个践行中庸思想的典范。蔡尚思先生在《孔子思想体系》中总结了孔子的中庸思想,写道:“‘温而厉,威而不猛’是他待人的中庸;‘钓而不纲,弋不射宿’是他对事物的中庸;‘再,斯可矣’是他做事的中庸;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’是他评价人的中庸;‘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’是他审美的中庸;‘敬鬼神而远之’是他对鬼神的中庸。” 
 

 

 

-END-

 

 

 

编辑:王丹石 审核:李国华 监制:郭晓红 

  
打印】 【收藏】 【关闭
相关导航全国共享工程政府信息公开海西文化信息网福建省图书馆
主办:上杭县图书馆
闽ICP备20007478号 联系电话:0597-3889252 E-Mail:tsg@shanghang.gov.cn